Google 近日宣布为旗下应用 Google Photos
引入一系列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意工具,旨在将用户的静态照片库转变为动态的创作画布。此次更新的核心功能包括“Photo to video”和“Remix”,同时推出了全新的“创作”标签页来整合这些工具。
从静态到动态:Veo 2 模型驱动的“Photo to video”
Google Photos
最引人注目的新功能是“Photo to video”,它允许用户将单张静态照片转化为短视频。这项功能由 Google 最新的视频生成模型 Veo 2
提供技术支持,该模型也被应用于 Gemini
和 YouTube
的部分功能中。用户只需从相册中选择一张图片,然后选择“Subtle movements”或“I’m feeling lucky”等提示词,系统即可自动为照片添加平滑的动态效果,生成一段时长为 6 秒的视频片段。
无论是几年前与朋友的合影,还是父母童年时的珍贵照片,这项功能都能为其注入微妙的生命力。该功能目前已在美国地区的 Android
和 iOS
平台陆续上线。
图像再创作:“Remix”功能
另一项名为“Remix”的新功能,则专注于图像风格的转换。用户可以选择相册中的任何一张照片,并应用包括动漫、漫画、素描或 3D 动画在内的多种艺术风格,在数秒内生成一张全新的创意图片,方便与朋友和家人分享。
“Remix”功能将在未来几周内在美国地区的 Android
和 iOS
平台推出。
统一创作入口:“创作”标签页
为了让用户更方便地找到并使用这些创意工具,Google Photos
推出了一个新的“创作”标签页。该界面将“Photo to video”、“Remix”以及原有的拼贴画、精彩集锦视频等功能整合在同一位置,形成一个集中的创作中心。Google 表示,将根据用户反馈持续更新和优化这个中心。
“创作”标签页预计将于今年 8 月在美国市场开始推送。
AI 透明度与安全措施
在推广生成式 AI 功能的同时,Google 强调了其对责任和透明度的重视。所有通过“Photo to video”和“Remix”生成的图片和视频,都将包含一层由 SynthID
技术生成的不可见数字水印。这项技术此前已被用于 Magic Editor
编辑的图片中,其原理是将一种对人眼无感但可被机器检测的标记嵌入到内容的像素中,从而为 AI 生成或编辑的内容提供可追溯的来源信息。
此外,通过 Google Photos
生成的视频还会带有一个可见水印,以进一步增加透明度。Google 称,这些功能都经过了广泛的“红队演练”和严格评估,以识别和解决潜在风险,防止滥用。同时,官方也承认这些实验性功能可能产生不完全准确的结果,并鼓励用户通过反馈帮助其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