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browser通过以下设计确保用户数据安全:
- 本地化处理:所有网页操作和数据解析均在浏览器本地完成,唯一外联是用户自有的LLM API调用(可通过开发者工具 Network 标签验证)
- 零数据持久化:对话历史默认存储在浏览器本地存储中,且支持完全清除,项目代码开源可供审计
- 最小权限原则:扩展仅请求必要的浏览器权限(如读取页面内容),不会访问密码/支付信息等敏感字段
与云端自动化工具对比:
- 传统RPA工具通常需要将网页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处理
- Nanobrowser的LLM API调用仅发送必要文本指令,不包含原始网页数据
- 即使用Anthropic Claude等第三方模型,其API也符合SOC2 Type II合规标准
企业用户特别提示:可通过自建LLM服务器配合本地部署版,实现完全闭环的数据流。
本答案来源于文章《Nanobrowser:浏览器中实现任务自动化的多智能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