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exa AI开发计算机视觉应用通常遵循以下标准化流程:
- 模型选择阶段:
- 确定具体任务类型(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等)
<li]在模型库中筛选已量化的预训练模型,优先选择标注『高精度』或『轻量级』标签的版本
- 环境准备:
- 确保安装OpenCV等基础计算机视觉库
- 配置好Python开发环境(建议3.8+版本)
- 核心开发步骤:
- 通过SDK加载模型:
from nexa import VisionModel
model = VisionModel.load('image_classification_v3') - 实现图像预处理逻辑:包括归一化、尺寸调整等操作
- 执行推理任务:
results = model.predict(image_path)
- 处理输出结果:解析置信度、边界框等结构化数据
- 通过SDK加载模型:
- 性能优化:
- 启用GPU加速(如适用)
- 使用批处理(Batch Processing)提升吞吐量
- 针对特定场景进行模型微调(可选)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工业质检中的缺陷检测、零售场景的人流分析、医疗影像的辅助诊断等。平台提供完整的视觉处理流水线示例代码,开发者可以基于这些模板快速启动项目。
本答案来源于文章《Nexa:本地运行的小型多模态AI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