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编程工具 Lovable
近日宣布,将逐步向用户推出一项名为 Agent Mode
的测试版功能。此举标志着 Lovable
从一个指令驱动的辅助工具,向能够自主思考、规划并执行任务的“AI 代理”演进。据官方数据显示,该升级将使构建错误率降低90%,同时减少不必要的代码变更。
Agent Mode
的核心变化在于其工作模式。传统的 AI 编程助手,包括 Lovable
的默认模式,倾向于将用户的请求作为单一指令来处理,一次性生成全部结果。这种“一步到位”的方式在处理简单、明确的任务时效率尚可,但在面对需要上下文理解、多步骤操作的复杂需求时,往往表现不佳。
新的 Agent Mode
则模仿了人类开发者的工作流。它首先会解读用户需求,然后通过探索代码库、读取相关文件来补全缺失的上下文信息。在执行变更后,它还会检查日志和网络活动,尝试自动修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终提供一份清晰的摘要。这一模式使其能够独立完成任务,无需人工干预。
AI 编程进入“代理”时代
Lovable
的 Agent Mode
并非孤例,它反映了整个 AI 编程领域从“助手”到“代理”的转变趋势。此前,无论是 GitHub Copilot
还是其他嵌入 IDE 的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代码补全和根据指令生成代码片段。而以 Devin AI
为代表的新一代工具,则试图将 AI 的角色从被动的执行者提升为主动的“软件工程师”,能够端到端地解决问题。
为了支撑这种自主性,Lovable
为 Agent Mode
配备了一系列新能力:
- 代码库搜索:精确定位需要修改的文件、函数或组件。
- 文件读取:结合上下文理解应用结构,进行精准编辑。
- 日志与网络检查:自主识别和调试错误。
- 实时网络搜索:获取文档、内容或图片以完成任务。
- 图像生成与编辑:按需为应用创建和修改图像。
这些能力的组合,使得 Agent Mode
在处理添加重要功能、修复复杂错误或集成第三方系统等任务时,成功率更高。
价值驱动的定价新模式
功能的进化也带来了商业模式的调整。Lovable
的默认模式和聊天模式采取固定的单次请求计费。而 Agent Mode
转向了基于使用量的定价模型。
这意味着,请求的成本与其复杂性直接挂钩。简单的请求消耗可能低于1个点数,而需要大量探索、涉及多处代码修改的复杂任务则会消耗更多点数。这种模式更精确地反映了计算资源的实际消耗,也确保了用户只需为产生的实际价值付费。
这一定价策略的转变,也从侧面印证了 AI 代理执行复杂任务所需的高昂算力成本,预示着未来更强大的 AI 功能或许都将与更精细化的计费方式绑定。
对于开发者而言,可以通过项目下拉菜单中的设置开启 Agent Mode
测试版。该功能自6月30日起逐步推送,尚未收到的用户需要等待一段时间。